今后,當你看到或拍到閃電時,要好好想想“起電"的現象。地球上每秒鐘的約發生一百次閃電,每天高過八百五十萬次。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里,地球就要失去大量負電荷,傳到上層空間產生閃電。閃電把大氣中的氮氣轉變成植物都需的氮化物。閃電的威力如此神奇,所以沒有閃電,就意味著地球上的生命要蒙受重大災難。如果你能在白天把閃電拍到底片上,那也只能是碰巧,而無法精心計劃。夜間拍攝閃電的方法是: 1)相機內裝好慢片; 2)將相機固定到三腳架上;3)選用廣角或標準鏡頭;4)事先構圖,要留一點前景和大片黑暗的天空,焦點定到無限遠上;5)光圈開得小,譬如說f/16,快門速度刻度盤轉到定時曝光位置上,然后按下快門。由于天空太暗,盡管快門打開,底片也不致于感光(或感光慢)。只有當閃電閃光時才能感光,而且只能感受閃電本身的一條窄光。如果你愿意多拍幾道閃光,不必卷片,可以再等一會兒。在城市里,由于有路燈和建筑物的燈光輝映著云彩,夜空顯然不會象野外那樣黑暗。這就是說,定時曝光的底片在幾秒鐘之后就會充分曝光,所以不論閃電是否出現,你都要把底片卷到下一張。所以,在野外才能拍攝到很好的閃電照片。 月亮: 大多數人總是把月亮當作一個勾起情思的象征物和美化畫畫的被攝體。只要你嘗試過夜間攝影,你也想拍攝月景或月亮本身。 夜空的月亮如果不伴以月下的景色是很容易拍攝的,要拍攝一個滿月,包括表面的細部,只需要一個長焦距的遠攝鏡頭(300毫米至IO00毫米),使用日光中前光照明下任何物體都適用的曝光數據——l/250秒,f/8ISO64膠卷)。如果有一片亮云或薄霧輕掩月面,可以把光圈再開大一級。也可以采取輕抖鏡頭的方法,給人一種薄霧遮月的印象。 如果你想拍攝月光照明的景色而不包括月亮在內的話,可采用下列方法: l)在一年當中,容易拍到優美的月光景色的季節是冬天,這時雪蓋大地而在實際上減少了天空與地面之間的反差。 2)拍攝大地夜景的時刻要算黃昏時分了。此時天空呈亮的深藍色,地平線依稀可辨。如果你面向東方,大體上要在日后20至40分鐘之內拍攝。如果面向西方,則在日落后大約40-60分鐘之內拍攝。如果天空陰暗而且看不到月亮,仍可獲得豐富的色彩,但是你要把拍攝時間稍微提前一些,而且不必擔心東、西兩側天空的亮度會有什么差別。 3)為了表現景物之中的月光感覺,需要減少曝此;但是你用光時間定得越長,減少曝光也就越小。讓我解釋一下中的道理。當光圈固定在f/2.8時,如果你的測光表上顯示的光數據是l/2秒,就要減少曝光量整整一級(如果畫面上存在著造成反差的光源,還可以減少更多些)。但是,如果你拍攝同一景色都需要景深f/22時,那就要用32秒的定時曝光。此時就不必減少曝光。雖然f/2.8,1/2秒在理論上相當于f/22,32秒,但是較短時間比較長時間的實際曝光效果更亮一些。原因如下:在黑暗中,如果長時間的曝光,膠片的反應比在正常光線下為慢,膠片的感光效應顯著降低。要在暮光消失很久之后拍攝一個由一輪滿月所照明的淺色風景或雪地風景時,基本的曝光數據是f/2,30秒(ISO64膠片)。 4)可使用燈光型膠片或藍色濾鏡以加強景色中的藍色。也可以在白天使用燈光片或藍色濾鏡減少兩至三級曝光,以模擬月光的效果。如果在畫面里攝人一個有反射光的區域,例如一汪明亮的逆光水面,這個月光效果照片就顯得更加真實可信了。假如你一心要為月光的顏色作紀實攝影,你當然可以不用這種方法。但是,牢牢記住,月光照片都是寫意的,人們肉眼實際所見的夜景事實上是無法表現出來的。